话说回来,若无1991年苏联内部瓦解,中国也薅不到如此多的工业技能羊毛,或许今日中国天下地位要下好几个台阶。

已倒下30载的苏联垂老哥没想到还有这么传奇的傻大年夜黑粗造车史

  视角不妨再扩展一下,我们来看看中国工业从何而来(以下全是我一家之言,说得不对请雅正):

  A、18世纪60年代,由英国发起、在英法美兴起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以机器替代手工劳动,大幅度提升生产效率。
同期,第二次鸦片战役,东方巨人倒下。

  B、18世纪70年代,北美独立战役 + 法国大革命,左右开弓,全体西方社会乱成一锅粥,大革命之后的美国得到工业发展契机,而欧洲帝国们都在研究怎么围攻战神拿破仑。

  C、19世纪中叶,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西欧、日今年夜发展;随后美国南北战役打响,扫清成本发展障碍,1894年美国成为天下第一大工业国。

  D、20世纪30年代,玄色星期五,大冷落,美国成本家转移到苏联投资,苏联用2个五年操持就变成了欧洲工业巨人。

  E、20世纪50年代,中国在朝鲜战役中与美军打平,得到苏联尊重,得到156个苏联声援项目,开启工业化征程。
同期,第三次工业革命开启。

  F、20世纪90年代,苏联覆灭,中国薅到一部分工业羊毛,来自北方的防务也可以放松一些。
21世纪10年代,中国跃升为天下第一大工业国。

  本日《设计解读》文章以这个宏不雅观历史视角开题,是由于我们要讲述的工业界“老大哥”,是曾经至心帮助过中国工业起步的赤色老大哥,虽然中间反目,但在生命末了一刻还是把多年内功传授于我方(虽然这次并非他们本意,手动狗头)。

  想了良久给大家配什么音乐呢,终极我找了电子管风琴演奏版本的《苏维埃进行曲》。
这是红警3的主题音乐,美国人作曲,准备拿来黑苏联的(欧美人的阴影“Kirov Reporting”),结果成了随处颂扬的赤色名曲。

苏联汽车品牌简述

1、高尔基

  美国玄色星期五之后,无国界的成本开始出逃环球,最离谱的便是福特居然在敌对阵营苏联培植了采取前辈流水线生产模式的整车厂。
由于厂址位于伊利湖卢吉河边,以是叫卢吉汽车厂。

  得到全套技能之后的苏联,很快在伏尔加河边又培植了一大片汽车工业区,延绵数十公里,并将其命名为“高尔夫汽车厂”(GAZ = Gorkovsky Avtomobilny Zavod),这年是1930。
由于GAZ在中文读作“嘎斯”,以是我们也称为“嘎斯厂”。

2、吉姆

  “吉姆厂”的全称是莫托洛夫汽车厂(ZIM = Zavod Imeni Molotova),是高尔基汽车厂生产的一类高等车,后缀标上了ZIM字样,读起来便是中文的“吉姆”。

  高尔基汽车厂师从福特,以是旗下几个品牌的产品都各种仿造美国车,福特、别克。
凯迪拉克、克莱斯勒……来者不拒。

3、伏尔加

  伏尔加汽车(Volga)是高尔基汽车厂的另一个高端系列,由于车标是一贯飞奔的金色鹿,以是中国消费者又叫它“金鹿牌”。

  伏尔加牌实在也用GAZ21这样的嘎斯前缀车名,前期车型外不雅观内饰紧张抄袭美系车,机器部门也得到了福特的不少帮助。
伏尔加汽车一贯到2012年才停产,停产时已毫无技能前辈性可言。

  下图是普京大帝与小布什开着褴褛伏尔加游车河的照片。

4、拉达

  拉达(Lada)是伏尔加汽车厂的低端品牌,从60年代开始跟菲亚特互助生产廉价车,一贯折腾到现在还在量产,算是苏系车当前活得最好的一员,苏联赤色巨人民用车领域唯一幸存者。

  现在的拉达,年轻化设计老牛了。

5、莫斯科人

  莫斯科人汽车厂(Moskvich)跟高尔基汽车厂同样成立于1930年,但在1947年,也便是二战结束后才生产出第一批汽车,技能是从东德那里“借”过来的。
“读书人的事情,怎么可以说是偷呢?” “是的,伊万太君,我脑门上的枪口可以挪开了吗?”

  莫斯科人汽车定位比拉达要高,给中产阶级消费的,不过苏联根本就没有太多中产,以是莫斯科人出口量也不低。
技能非常后进的莫斯科人汽车厂,一贯生产到2003年才全部停产,

6、利哈乔夫

  利哈乔夫汽车厂(ZIL = Zavod imjeni Likchaceva),我们一样平常称其为“吉尔”,相称于苏联的劳斯莱斯。

  它家还有跑车,这台叫ZIL-112……

7、斯大林

  斯大林汽车厂(ZIS = Zavod imjeni Stalina),我们将ZIS称作“吉斯”,也是赤色巨人的顶级汽车厂,毕竟用大胡子名字来命名的。

  你看,我们前面聊到了ZIM吉姆厂和ZIL吉尔厂,现在又来一个ZIS厂,是不是瞬间没兴趣读苏联汽车工业史了……

8、扎波罗热

  扎波罗热汽车厂在乌克兰,于天下范围内比较小众,专门造小型车和微型车的,技能来源于西方。

苏联也配玩赛车?

1、GAZ A-Aero

  嘎斯厂在1934年就开始动“歪脑筋”搞分开基层群众需求的玩意了,这台A-Aero赛车便是罪证。

  但由于当时的发动机不给力,只有48马力可用,以是0-80km/h加速须要36秒,最高时速也不过106km/h,跟同期间的西欧美国赛车界作品根本无法比。

2、GAZ GL-1

  1938年,嘎斯厂整出了一台名为GL-1的赛车,比A-Aero要流线得多,100马力的直列六缸发动机可以让它达到最高时速162km/h!

  作为又一台分开基层群众需求的罪证,不得不说,这是我见过的设计得最好看的苏联走资派罪证。

3、GAZ M-20 Pobeda Sport

  M-20听起来怎么像坦克命名……

  这台车得到了105马力,极速可以到190km/h,这才1950年而已。

4、GAZ Torpedo

  嘎斯“鱼雷”(GAZ Torpedo)赛车是赤色苏联在1951年制造的一款赤色赛车,命名直接就叫鱼雷,老有杀伤力了。

  由于二战之后苏联航空技能突飞年夜进,以是直接用上了航空铝材和战斗机造型来打造车身,整备质量自有1100kg,车长达到6.2m,注定是一款“直线王 弯道亡”的玩具。

  虽然发动机只有2.5L直列四缸,但105马力可以将这颗鱼雷推进到191km/h时速,只比M-21多了1km/h。

5、GAZ TsAKS

  嘎斯厂在1937年推出了一款名为TsAkS的赛车,实际上用了一台GAZ-M1的底盘改造而成的,来自GAZ-M1的3.3L四缸动力被压榨到60马力,车身是钢板与木框架的家和,以是非常轻巧,技能可以达到131.1km/h。
这个速率记录由驾驶员维克多·库尔奇茨基 (Victor Kulchitsky)创造,这哥们之前是开坦克的……

6、ZIS-112

  终于轮到ZIS吉斯厂发挥了,但这次吉斯同道根本没发挥什么主不雅观能动性,下图是通用1951年发布的LeSabre观点车。

  而下方两张图是ZIS-112车型。
这不便是山寨吗?

  ZIS-112直接从ZIS-110(50年代苏联最顶尖的旗舰车,还赠予过几台给我国领导人)那里拿来了140马力V8汽油机,终极调校出186马力,老牛了。

7、GAZ TR

  不止是美国人喜好用燃气轮机装备汽车,实际上苏联人脑洞也大。
GAZ鱼雷出身3年后,嘎斯厂将它进化成GAZ TR——一台用RD-500航空发动机打造的赛车。

  一开始他们打算将TR的时速推进到500km/h,又怕扑街之后被西方媒体宣布称帝国负面,以是工程师建议测试极速掌握在300km/h以内。
只不过,终极他们还是没能正常完成测试,亦或是试完了出了负面,大家当没发生过。

8、Zvezda 5

  1955年的“红星五号”(Zvezda 5)长得很怂,切实其实便是游乐场里面的碰碰车,但千万不要被表象所蒙蔽,这玩意只有360kg重,只需50马力的两缸机就能推到200km/h极速。

9、Zvezda 6

  Zvezda 6在1957年出身,整车只有420kg重,54马力发动机,极速高达200km/h,据称冲破了两项天下记录,但肯定有一些定语前缀的,这个时速在50年代不算快了。

10、Moskvitch-C2

  莫斯科人-C2(Moskvitch-C2)在1959年出身,看起来基本像是一台完全的西方天下主流赛车了。

  这台车只打造了两台,在苏联1959年的赛车比赛2500cc以下组别中得胜,还在耐力赛中冲破了三项苏联内部的速率记录。

11、Hadi-5

  更牛的Hadi-5在1960年刷出了290km/h极速,只用了126马力的四缸机。

苏联山寨公路超跑

1、Yuna

  进入70年代之后,苏联还搞了好些山寨意大利跑车的作品,比如这这台由苏维埃汽车发热友尤里·艾尔格布雷斯托夫(Yuri Algebraistov)整出来的“Yuna”跑车,这个名字是由于这哥们叫尤里(Yuri),妻子叫娜塔莎(Natasha),把前两个字母拼起来便是……

  这玩意虽然只(手工)生产了两台,居然还有一台从1982年活到本日(1977年的那台已经报废),现在已经升级为老款宝马525i的发动机,改了排气运动声浪,改了电动后视镜,行驶里程超过50万公里,堪称质量最好的苏联工业山寨货。

2、Pangolina 444 GT

  苏联工程师亚历山大·库利金(Alexander Kulygin)若是当年来华强北发展山寨奇迹,现在可能已经是俄罗斯首富了。
这哥们在1983年直接山寨了一台兰博基尼Countach,车门打开办法非常有创意,而且一贯开到现在,品质之高只有华强北山寨性能与之媲美。

  不过这台车现在已经很老了,基本都只是在博物馆里面呆着,以前还能去国际车展玩玩,但那些“国际车展”都并不怎么国际,比如保加利亚车展你听过吗?

  这个地方居然是后视镜,这就离谱了,一样平常苏联车在这里都是放炮塔的,为什么你能想出来放后视镜……

  更离谱的是,我同事 @郭睿 见告我,这苏维埃Countach超跑居然是前置先驱的,驾驶员跟动力总成有非常良好的沟通,翻译成人话便是可以直接吃高温废气……

3、Laura

  作为苏联的造车新势力代表,德米特里·帕芬诺夫(Dmitry Parfenov)与根纳季·海诺夫(Gennady Hainov)在1982年研发了一台叫做劳拉(Laura)的跑车,地点就在列宁格勒郊区的一个破车间里头。
Laura只搭载了一台1.5L 77马力弱鸡汽油机,由于车子轻,前置先驱Laura居然可以跑出168km/h极速。

  神奇的是,这台车根本没用标准化零部件去拼凑,而是两位“夫”自己设计与打磨的。
更神奇的是,“苏哀宗”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Mikhail Gorbachev)还亲自讴歌了两位哥们。
果真末代天子的脑筋都不太正常,逆工业化的玩意有什么好推广的,这台Laura在量产之前就成功停产了。

4、Katran

  这台叫Katran的玩意也是苏联汽车发热友的手事情品,据称最牛的地方在于装备了电子巡航掌握系统,而且还带下坡自动减速的,不像我现在开着的破凯迪定速巡航,下坡总是自行超速。

  Katran的车门比较奇葩,精准来说它并没有车门,门与前挡拼合在一起,要整体往前挪才能高下车,超级走资派。

  再说一个冷知识。
这台土炮超跑的出身地是功绩海军锚地塞瓦斯托波尔(Sevastopol),正由于有此良港,乌克兰与俄罗斯现在还在争克里米亚半岛。

苏联水陆两栖奇葩

  苏联与德国一样,都特殊喜好水陆两用车和半履带车,下面两个小节会给大家展示一些干系作品。

1、ZIL-135

  吉尔厂在1958年造了一款水陆两栖车,大略来说便是让船体和车体杂交。
这台车子用了两台ZIL-123F发动机,每台120马力,用4个150L油箱喂饱,1台三速自动变速箱传动,八个巨型的轮胎,最高时速智能跑到40km/h。

  这玩意不看就不是什么善茬,实际上它是用来装导弹的,陆上能跑,水上能游,哪里都是导弹发射平台,把西欧弱鸡们吓得脚软。

2、ZIL-135P

  看型号就知道,这是135的改进版,用了更多的塑料件来减重,整备质量降落了1吨。
由于利用低压轮胎,以是135家族里面的所有成员都没有安装减振系统,直接用轮胎了缓振,超级硬核。

  但是用了塑料的135P,抗拉强度就远不如原版135,这也是由于苏联造的塑料件比较垃圾。
为了表达这船不是工业垃圾,还有士兵拿它撞断了一棵致敬400mm的桦树……

  135P在水中的最高时速只有16.4km/h,但可以运输22名苏军动员兵(手动狗头)或者5吨货色,还可以装进上岸舰里头。

3、ZIL-5901

  5901算是135系列的简配版,少一根轴,少两个轮胎,短2米。

  这个尺寸的水陆两栖车用来干嘛呢?加一组吊臂,就可以……

  在海里捞刚刚回到地球表面的苏联宇航员。
当被用作宇航员接济事情车的时候,命名会改成PES-2。

4、ZIL-49042

  到70年代之后,ZIL将水陆两栖车进化成49042版本,不过可挖潜力不多了,铝材用得更多让车身更轻巧而已。

5、GAZ-16A

  1962年,嘎斯厂造了一台GAZ-16A水陆两栖车,老苏联科幻风了,190马力的发动机可以将16A推进到170km/h陆上极速!

  颜值便是正义,流线型车身一看就知道能跑得快。

  虽然实用性不强,但也勉强算个里海怪物(下图)的简配版吧。

苏联半履带式奇葩

  二战时,苏联工业化程度远不如德国,也没有德国那种高速公路,广袤的东欧平原一旦进入雨季便是泥潭一个,德军终极被困去世在1941寒冬之中——“俄罗斯的冬天”永久都是世上最强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实际上,苏德都装备了好些半履带式装备,以下有几款比较范例的苏式装备可以展示一下:

1、GAZ-WM

  嘎斯厂在GAZ-M1敞篷轿车根本上弄出一台GAZ-WM半履带车,车子可以用原来的车轮走,也可以换上橡胶履带走。

2、ZIS-42

  吉斯厂在ZIS-5V根本上打造出一台叫ZIS-42的半履带车,可以利用两条宽度178mm、厚度21mm的橡胶履带行驶,一台73马力的ZIS-5汽油机供应动力,全部5000多辆本钱都是莫斯科土特产。

  苏联当时造了很多类似的运输工具,多数是拖沓机厂生产出来的,工艺大略,质量硬核,产量恐怖。

3、ZIS-42 SPG(Self-Propelled Gun)

  如果你乐意的话,ZIS-42还能变身反坦克自行火炮,直接把卡车底座换成一门57mm反坦克炮,再加点装甲,成了。

  不过苏军测试了这台车之后认为品质很差,它在泥地和雪地中的转弯半径过大,发动机还特殊随意马虎过热,终极没有量产。

4、GAZ雪橇半履带车

  下图这台找不到详细型号的嘎斯雪橇半履带车很有趣,前轮变成了雪橇板,后轮利用履带,混血儿中的极品。

5、ZIS-153

  下图这台ZIS-150就非常罕见了,动力非常猛,92匹六缸发动机,极速可以到达60km/h(履带车辆的极速普遍很低),但耗油量是42L/100km。

  

苏联暴力美学

1、GAZ BA 643

  嘎斯厂曾经在一台雪橇板上面架了一台轻型坦克…… 由于它只装备了一杆7.62mm机枪,以是称之为装甲车可能更为得当。

  在电子游戏中,它的最高时速可以达到75km/h,但在现实中如何就不知道了,由于资料实在太少。

2、ZIL-E134

  吉尔厂在1956年整了一台非常萌的装甲车,试验代号“Model 3”……

  这玩意可以拆掉中间那根轴变成一台4×4,载重量比下图的6轮版本要差一些,而无论什么版本都是前后四个轮子可转向。

  你没看错,这是50年代的全轮转向车!
可见保时捷技能还是不如苏联民科的,怪不得你们打输了。
(手动狗头)

3、GAZ-68

  这是嘎斯厂研发的一款先驱自行火炮,实际上是把GAZ-63底盘的后驱部分拆掉之后改造成的,实践证明可以在结冰的路面上快速行驶。

  GAZ-68的低矮车身颇为有趣,比SU-76要“低调”得多,虽然不随意马虎被德军创造,但这时候已经是1944年,苏军打顺风局,也不须要太前沿的装备了,直接没量产化。

4、T-100

  T-100是苏联在战后整出来的一款公路列车,看起来特殊霸气,充满苏式暴力美学。

  此外,苏联也有一款叫T-100的坦克,两者不是同一样东西。

5、ZIL-E167

  北极圈运输车,9m长,3m宽,3m高,自重7吨,可载重5吨,效率极高。

  这是苏联在60年代研发的钢铁猛兽,放在西伯利亚和北极圈内用的,轮胎气压可以调节,有空气净化系统(怕核战役?),有车内无线电系统,还有一台4.5kW的水泵在救火的时候用。

  动力系统是两台3.5L 180马力发动机,车内可以装900L燃油,但是耗油量高达100L/100km,也便是一脚油门下去就没了1L,能把瑞典环保女巫桑伯格气得脑溢血。

  这玩意最快能开到65km/h,在80cm深水中也能达到20km/h,非常变态。

6、ZIS-E134

  吉斯厂在50年代上半页卖力了沉重的国防机器研发任务,这台E134便是个中一款中性作品。

  别看它“只能”装载3吨货色,这可是在苏联恶劣环境下运输3吨物资的硬核指标,它还能爬上35度的斜坡,直接超越0.6m高的墙体……

7、ZIL-2906

  吉尔厂还出过这样子一型航天返回舱拯救车,没有橡胶轮胎,没有坦克履带,没有雪橇板,而是大开脑洞用了一种螺旋推进装置,让这玩意能在苏联广袤的泥地上面蠕动,他们称之为“screw-driven amphibious craft”(螺旋推进车)。
这大虫可以到达1941年德军到不了的各种恶心地方,毕竟那个年代宇航员要着陆在哪里都是没个准头的。

  这台ZIL-2906在水中可以跑10km/h,沼泽中跑6km/h,雪地中跑11km/h。

  下面这台则是放大版的:

8、MAZ-2000 "PERESTROIKA"

  这台MAZ-2000在1988日内瓦车展上亮相过,MAZ这个厂子则是专学临盆公交车、无轨电车、卡车的苏联车企。

  MAZ-2000的理念放在现在都堪称前辈,它的驱动单元是模块式设计的,再在上面加一个驾驶舱和多少客栈,就成为一款定制重卡。
你可以根据每次运载的任务量来缩短或者增长后方的动力部分与客栈部分。

  只不过,这车还没量产,苏联就关张大吉了。

9、GAZ-E-151

  末了写一台萌货吧。

  这台苏联挖掘机的命名很有趣,E代表挖掘机(之前那些E代表试验性子),15表示15个10升也即是铲斗有0.15立方米,1表示Model 1。

  这台挖掘机长得非常萌,事情能力却一点不逊色,一小时可以挖走18-24立方米的土,还可以用作1吨的起重事情,在50年代的苏联城乡干土方工程很给力。

  更牛的是,这挖掘机居然可以跑出65km/h极速……

写在末了

  普京大帝说过:不怀念苏联的人没有良心,想回到苏联的人没有脑筋。

  这句话很有道理。
苏联曾经伟大过,那是它还保有空想的时候。

  苏联在极短韶光内实现了工业化,苏联用极其惨烈的交流比打赢了伟大的卫国战役,苏联每一任领导人都是贫农工人的儿子,苏联发射了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人类第一颗金星探测器、人类第一架月球车、人类第一个空间站、人类第一名男性宇航员与女性宇航员,苏联还举倾国之力声援了一大堆扶不起的掉队国家……

  苏联还设计制造过如此多有趣的重工业产品,比如笔者上面提到的这些。
赤色苏联,原来也能生产如此七彩缤纷奇思妙想的汽车,只是我们被太多西方社会的文艺作品带错了路,让大家误以为斯拉夫人便是Slave的意思,就低即是盎克鲁-撒克逊人。

  在2020年俄罗斯胜利日阅兵式上,解放军三军仪仗队用俄语高唱民谣《喀秋莎》通过红场,这便是我们给当年那个还有初心的老大哥最好的致敬。

  饮水思源,我们的汽车家当从苏联而来,底子里渗透着苏联暴力美学的风采。

(图/文/摄:太平洋汽车网 黄恒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