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沈阳1月28日电(黄璐、于也童)在黑龙江省绥化市庆安县大罗镇东山村落,一块“许亨植捐躯地”的纪念碑肃然特立。
七十多年前,就在离此处不远的青峰岭,抗日英雄许亨植在战斗中壮烈捐躯。
青峰岭上,从此伫立着一座不毁不灭的“青峰”。

白山黑水间的百战英雄许亨植

许亨植,别号李熙山,朝鲜族,东北抗日联军高等指挥员。
1909年出生于朝鲜庆尚北道善山郡。
因其父亲参加的朝鲜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义兵运动”失落败,1913年举家被迫流亡中国东北,后搬家辽宁开原。
1929年许亨植来到哈尔滨附近的宾县从事革命活动,他自觉接管党的领导,虔诚可靠,多次出色完成任务。
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不久后在哈尔滨参加反日大游行,被捕入狱。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许亨植经组织营救出狱,到宾县、汤原、珠河(今尚志)等地震员群众,组织反日游击队。
1933年,许亨植到汤原发动群众,组织反日游击队。
他长于做群众事情,常常以普通农人身份和群众一起参加水、旱田生产劳动,还帮忙做帮工、干零活。
许亨植和群众建立了密切联系,在群众中扎下了根。

1934年6月,他由地方来到游击队,开始担当东北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政治辅导员、第1大队大队长,率部参与创建珠河抗日游击区。
自1935年1月起,他先后在东北公民革命军第3军任团长、团政治部主任、师政治部主任。
他还曾在哈尔滨东部地区指挥高力营子、拉拉屯、五道岗、十八层甸子等战斗,率部参加了1936年冬季反“讨伐”作战。
1937年6月任东北抗日联军第9军政治部主任,在勃利、方正、依兰一带开展抗日游击战。
为提高指战员的思想觉悟,增强部队战斗力,他主持开办了3期短期演习班,培训了100多名骨干,对提高部队军政本色起了主要浸染。

1938年秋,许亨植调任第3军新编3师师长,对原3师和5师进行整顿。
1939年任东北抗联第3路军总参谋长、第3军军长兼第12支队政治委员,指挥所部在松嫩平原开展抗日游击战,取得了兰西丰乐镇等战斗的胜利。

1940年部队遭受严重挫折,但许亨植仍战胜重重困难,率小分队坚持战斗。
他大力发动群众,建立了许多抗日救国会组织,积蓄了新的抗日力量。
1942年8月,许亨植和警卫员到巴(彦)、木(兰)、东(兴)地区一个小分队检讨事情后,途遇仇敌,经由两个多小时的激烈战斗,终因敌众我寡,许亨植未能成功突围,壮烈捐躯,时年33岁。

英烈虽逝,浩气长存。
1998年10月,许亨植义士捐躯地被黑龙江省庆安县政府公布为爱国主义教诲基地。
如今每年节假日,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在纪念碑前瞻仰、祭奠英雄。
“义士们用捐躯换来我们此生成活的幸福,这种不屈、坚韧的奉献精神值得我们永久传承。
”中国近当代史史料学会副会长王建学说,“我们纪念和思念义士,同时也要重新回顾历史,为义士精神植入当代符号,以鼓舞我们不断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