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时捷开始压库存了,纵然放在一年前,也是不可思议的。

压库存和折扣率问题豪华品牌痛点都在保时捷身上了

今年一季度,保时捷中国地区销量仅16340辆,同比低落25%。
更主要的是,利润上,保时捷整体应收90亿欧元,同比低落10.8%,汽车业务营收81亿欧元,同比低落12.7%,紧张缘故原由正是中国市场表现不佳。

不难明得,从2023年开始,保时捷的处境就比较难熬痛苦了,2022年买车还须要逼迫加装配置,2023年Macan等车型开始2万到3万的现金贬价,再今后,便是打折了。

才一年的光景,保时捷险些是从天上掉到了地下,中国车市的内卷,连“轻奢”汽车品牌都逃不掉了。

激怒了经销商,保时捷日子还好过吗?

保时捷经销商开始表达不满,缘故原由是保时捷为了完玉成年发卖任务,选择向经销商压库。
这放到两年前,也是绝不可能发生的事,当时保时捷订车周期普遍很长,而且主销车型还会根据加装配置情形排产,现在不仅不须要等车,经销商还得承受压库的风险。

有些类似于一年前的BBA,不得不陷入价格战,终极厂商给出经销商补贴,暂时渡过难关。
保时捷也在经历这个阶段,去年12月前,保时捷曾取消了年底冲量操持,不知道这次问题,还会不会这样处理。

但跟去年不同的是,今年才刚刚过去一半,如果现在就下调或不考虑年销操持,按今年内卷的态势,保时捷中国市场的销量连续下滑是板上钉钉的事了,就更加影响整年的业务利润。

剖析保时捷延续2023年销量持续下滑的缘故原由,最紧张的缘故原由一定是中国厂商的内卷和价格战。
价格战不用多说,目前中国车市各级别产品的售价区间虽然有据可循,但比较价格战之前,稍显混乱。
带来的影响便是,产品价格体系错乱,从产品力方面论,品牌溢价能力低落。

这也是保时捷面临的最大问题。
目前保时捷在中国销量最大的车型是Macan,目前厂商辅导价57.8万至85.8万元,定位中型SUV,这个级别的SUV市场,可平替Macan的车型太多了,乃至性能优于Macan,级别更高的车型,售价只要Macan的一半。
虽带不了保时捷同样的品牌代价属性,但至少在实用性上要完备强于Macan。

北京车展上,保时捷针对中国市场推出电动Macan,但72.8万到96.8万的售价不仅让消费者望而生畏,经销商也为此发愁。
保时捷对此车的销量操持是,大经销商月销10台,小经销商3台,目前开售了一个月,全国销量不到20台车,最主要的缘故原由便是价格贵,经销商对电动Macan没有信心,不从厂商提车,厂商对此车也没有相应的宣扬,也就造成恶性循环。

从这也能看出另一个问题,便是电动化时期,保时捷也须要吆喝了,仅靠吃品牌老本行不通了,品牌号召力仅在特定消费群体中,且仅有特定车型才有,普通的走量车型,卖牌子是卖不动了。

此外,更深入的问题是,保时捷的折扣率,收不回来了。
这与市场经济下行有关联成分。
一个现实的例子,很多埃尔法潜在用户转手购买了传祺M8宗师,价格差了三倍,但体验感差异不大。
还有网上持续良久的段子,小米SU7把保时捷的销量打下来了。
无论哪个例子,都足以解释经济下行趋势下,具有性价比的产品更受用户欢迎。

保值率一贯是保时捷主要的产品力之一,折扣率收不回来,意味着保值率下跌,参考目前的雷克萨斯,也是一样的处境。
同样,折扣率还影响着利润,2024年一季度,保时捷汽车业务毛利率和发卖利润率双降,解释了问题。

有称,早在五一之前,保时捷全国各经销商哀求保时捷中国对新车亏损进行赔偿,有的要1个点的毛利,有的哀求补贴4个点。
其余,这期间还传出保时捷中国将变更区域管理岗的传闻。

据悉,保时捷总部已经派了调查团来到中国,调查中国市场存在的问题,但目前的是,保时捷中国与经销商之间的问题,不会有办理方案。

从保时捷出发,价格战对豪华品牌影响有多大?

价格战,打崩了平价车型的价格体系,也打崩了豪华品牌的溢价能力。

一贯在豪华品牌中掀不起波澜的凯迪拉克,今年先是因新款CT5上市就贬价7.5万元冲上热搜,又由于CT4一批库存车裸车不到14万元再次冲上热搜,凯迪拉克打出别克的价格,对品牌力的影响可想而知。

雷克萨斯传出了ES200一口价22.98万的,即便是放到农历新年之前,原价29.69万的ES200,也仅能给出4万元的现金优惠。

售价30万起的沃尔沃S60,目前的优惠也靠近8万元。
BBA更不用过多先容,34C正经历着历史最大折扣的阶段,豪华B级车价格,已经下探到了合伙B级车高配车型的价格。

虽然平价车型的售价也没少降,比如轩逸目前现金优惠就超过4万元,朗逸低配价格也下探到了7万元,但比较豪华品牌,合伙品牌平价车型的贬价,对品牌力降落的影响微乎其微。
但豪华品牌,不仅须要贬价,拉低了自己的品牌力,同时提升了新能源车企竞品的品牌力。

这种影响带来的后果,跟保时捷所经历的利润低落、销量低落和价格低落一样。

奔驰2024年一季度中国地区销量同比低落12%,业务收入、息税前利息和净利润全部下滑;宝马2024年一季度虽然销量同比上涨了1.1%,但与2023年一模一样,息税前利息同比低落了25%。

相反的是,主销平价车的车企,丰田汽车发布的包含今年一季度的2024财年财报显示,业务利润增长近100%,净利润增长超100%;本田同样,2024财年业务利润同比增长77%,净利润增长65%,虽然丰田、本田利润更多得益于北美市场,中国市场也涌现了销量低迷,单车均匀售价大幅低落等问题,但并未影响到集团的盈利能力。

因此,中国打了一年多的价格战,打丢了豪华品牌的利润,也打丢了豪华品牌再次溢价的机会。
目前价格战已趋于稳定,如果豪华品牌售价无法回升,折扣率无法回升,也就解释了电动化时期,对豪华品牌影响最大的不是市场份额,而是品牌力的丢失,毕竟目前来看,BBA的销量还是能稳定住的,先绷不住的,也是二线豪华。
至于保时捷这类定位更高的品牌,须要保持较好的市场份额,又要担保利润的,再不针对中国市场做出改变,就真的晚了。

结语:

保时捷压库存,经销商“逼宫”保时捷中国这件事,解释了纵然是车圈公认的保值硬通货,品牌力也快变得不值钱了。
当然,豪华品牌们依然被称为豪华品牌,但仅局限在燃油车领域,电动化豪华品牌开始被重新定义,最主要的是,新能源渗透率逐渐走高,合伙和入口车市场份额被逐渐压缩,豪华燃油车的份额,也快保不住了,也就意味着,至少在中国市场,如果豪华品牌无法在电动化领域引领行业,将逐步失落去品牌效应的加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