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文化首先是制造文化。
1931年6月,中国第一辆国产汽车——民生牌汽车研制成功。
个中,70%的零件为国产,这在当时海内机器工业水平极低的条件下,可以算是一个奇迹。
但随着“九一八”事变爆发,民生汽车工厂被日军侵略,这个中国最早的汽车工业新苗还没等来枝繁叶茂就被扼杀了。

汽车文化的核心 不是汽车而是人

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7月,新中国第一辆自己制造的汽车——解放牌卡车驶下了装置线,开启了真正的中国汽车工业的篇章。
在新中国成立的第一个10年里,中国汽车工业从无到有,实现了轿车、卡车、越野车等车型的自主国产,圆了中国人自己的汽车梦。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汽车家当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通过合伙互助等办法,中国引入了国外前辈的汽车技能和管理履历,中国的汽车工业开始快速发展,汽车市场也迅速拓展。
与此同时,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家当也开始再次抖擞活力。
从汽车便是“四个轮子加两排沙发”的认知,到现在的始终以用户为中央、看重品质、绿色环保等,中国的汽车制造文化和理念不断提升,这一个个的铁壳子也变得越来越富有情绪和性情。

汽车文化也是利用文化。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今年4月,汽车发卖225.2万辆,同比增长8.6%,而前4个月,汽车累计发卖超过870万辆,同比增长超过51%。
在疫情影响下,中国成为环球为数不多的仍能保持快速增长的市场。
中国也已经连续多年景为环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市场。
如此快速达到如此大的保有量,最开始中国的消费者还有些不适应,表示在虽然汽车的数量快速遍及,但对付如何精确利用汽车、文明行车的认识却大大滞后。
一些车主买了车后只把稳到车辆给自己出行所带来的便利,而没有认识到自己在行车中答允担的任务。
不礼让行人、加塞儿、大声鸣笛、在车上乱扔垃圾、路怒症等不文明行为习认为常。

随着中国的汽车社会越来越成熟,中国的汽车文化也开始成型。
在管理、教诲等多重成分的推动下,中国消费者的用车文化、用车文明不断提升。
大部分车辆在没有指示灯的情形下,能够主动让行人行道上的行人和骑自行车的人。
加塞儿、开斗气车、酒驾等不文明和违法行为也明显减少。
诸如车友会、俱乐部等类型的自发组织也开始承担起文明行车的教诲和勾引浸染,形成了一定良好氛围。

同时,车辆利用者的用车理念和用车办法也在发生变革,绿色、环保、和谐的用车文化正在成为主导。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用车过程中都把稳到低碳绿色的问题,开始主动选择绿色出行。

汽车文化更是创新文化。
目前,中国汽车家当一个最明显的标签便是创新。
包括新能源、智能化、网联化等都成为汽车家当未来发展的方向,中国的汽车家当走在了这一趋势的前沿。
一大批中国传统汽车企业和新兴的高科技企业都在努力推进这一趋势的发展。
而随着这些新技能、新模式的深入推广,全体汽车家当、汽车文化也不断实现创新打破。

与130多年的天下汽车发展史比较,中国汽车工业、汽车文化可能还显稚嫩。
真正的汽车社会、汽车文化一定是有大量的汽车作为根本,但并不是说马路上跑满汽车就可以称为有汽车文化。
汽车文化的核心不是汽车,而是“人”,是一个包括了文化、生活、管理等各方面在内的整系统统。
真正成熟的汽车文化是对人,以及全体社会的环保、和谐等所表现出的尊重和关怀。

作者:□李志勇

来源: 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