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在电商平台搜索创造,常见的盲盒种类包括临期零食盲盒、古玩盲盒、美妆盲盒、成人用品盲盒、纸币盲盒等。

盲盒陷阱按斤出售的快递盲盒货源不明手机盲盒成变相打赌

个中,按斤出售的快递盲盒、号称中奖率100%的手机盲盒是消费轇轕的重灾区。

按斤出售的快递盲盒:商品来源存疑

除了抽盒机小程序之外,电商平台上的“盲盒福袋”类产品亦五花八门,且大都标注“不退不换”,个中“快递盲盒”和“手机盲盒”是消费轇轕的高发地带。

南都在各大电商平台上检索创造,有大量网店出售“快递盲盒”,其商品页面大多未注明盲盒内容和商品种别,而是用特大字号标注“外洋滞留快递”“积压包裹随机发货”“外洋快递盲盒”等。

一家名为“盲盒优选”的网店,店铺内只有一款商品链接,共有六款盲盒可选,价格在5.9元-588元之间。
商品先容视频表述,“倒闭新货,里面啥都有”“能开脱手机和平板”“听说是外贸商家滞留的快递,全部按斤处理”。
视频中的事情职员声称,有粉丝选中了248元10.8公斤的一袋盲盒,里面拆出了一款代价一两百的倍思蓝牙耳机、一款某国外品牌的蓝牙耳机、代价两千多的AirPods Pro耳机、T恤一件、Polo衫三件等等。

南都检索创造,这样的店铺在电商平台并不少见,店铺页面并未先容盲盒中的商品范围,仅以高代价商品领导消费者下单,如“货值远超订单价”“稳赚不赔”等,且用特大字号明确标注“不退不换”“不接管中差评”。

对付上述“快递盲盒”,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央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向南都指出,从发卖来看,这一交易模式和“三包法”有冲突,产品如果没有实际代价,那么就该当可退可换。
从来源渠道来看,则存在商品来源不明的问题,是否存在洋垃圾等禁止入口的物品;也可能是快递失落窃的物品,也可能是“三无”产品。
“缺少监管的情形下,供应链到发卖渠道透明度很差,以是交易模式可能涉及违规。

对付盲盒商家在商品页面标注“不接管中差评”的行为,盘和林认为,电商平台商家无权这么做,电商平台发卖平台有担保商品质量的任务,不能由于发卖形式改变,而忽略了这种任务,电商平台也依然须要接管“差评”,我国《消费者权柄保护法》《电子商务法》《产品质量法》都对商品质量任务有明确规定。

手机盲盒:涉嫌敲诈或不正当竞争

除了按斤出售的快递盲盒之外,电商平台上还有一类“手机盲盒”同样存在争议。
南都在网上平台搜索盲盒福袋时创造,有大量店铺售卖以手机图片作为商品主图的盲盒,价格多集中在200元-300元之间。

南都在一家灿恩玩具专营店看到,一款29.9元的“捡漏手机盲盒”,页面显示“100%中奖”,点击购买可创造商品分为三挡:30%概率中奖苹果华为(价格29.9元)、65%中奖苹果华为(价格69.9元)和【四盒装】手机腕表平板必中一个(169元)。
商批驳价中,有人反馈购买30%概率的商品后抽中了手机,也有人买了65%概率的商品却只收到了牙膏,有人买了169元的商品终极没能开脱手机。

另一家鸿七玩具专营店则推出一款标价235元的手机盲盒,图片为一款手机,笔墨先容写着“捡漏王中奖率100%”。
商批驳价中有人抽中了手机,也有人称只开出了腕表、充电宝等。

南都进入上述玩具专营店创造,店铺内销量排名靠前的商品均是标注了100%中奖的“手机盲盒”。

“手机盲盒已经与盲盒最初的商业模式背道而驰了。
首先,抽中手机的概率是商家人为设置的,如果真实比例和商品页面标注的不符合,那就可能构成敲诈。
如果真有这么大的概率,能够以几十块钱的价格买得手机,那就涉嫌不正当竞争”,刘颖称,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看,手机盲盒的商业模式都是不正当的。

盘和林同样认为,手机盲盒并不合规,大多数手机盲盒都很难确保其盲盒属性,本身商品便是商家放进去的,不具备随机性。
商家在开展有奖发卖是须要知足一定哀求的,要明确有奖信息,以流程担保随机性,商家书息不明确,没有流程来担保中奖概率。
谎称100%中奖的发卖办法勾引用户购买违法了《反不正当竞争法》。

“毫无边界的抽盲盒变成了赌钱”

在盘和林看来,盲盒福袋类产品一律“不退不换”并不合理,但当前针对盲盒的制度体系还没有完善起来,未来将在制度上跟进补救。

“首先,盲盒商家该当制订相应的流程规则来担保盲盒的公正性,要有制度性的保障来担保商品涌现的随机概率,不能搞内部人中奖。
其次,盲盒要对产品质量卖力,要区分盲盒随机性和产品质量之间的界定,这两者并不抵牾,末了,要形成良好的口碑,尊重法规,培植良好的盲盒行业生态。

“盲盒类产品目前还是一个创新的商业模式,它的商品特性决定了消费者购买之后不能无情由地退换货,但盲盒也不是法外之地,至少要奉告消费者盲盒里面的商品范围,毫无边界地抽盲盒就变成了赌钱,其次盲盒内的商品代价不能与标价相差太大,不能利用以小博大的生理去勾引乃至欺骗消费”,刘颖称,盲盒作为一个创新业态应该值得鼓励,目前在合规方面仍有待完善。

【专家建议】

盲盒规则错综繁芜,消费者如何“避坑”?

上海中联(广州)状师事务所张振仕:消费者选择盲盒时须要仔细查看商家的游戏规则,确认商品是否属于“不适用无情由退货。
选择盲盒后创造自己权柄受到侵害的,可以查看商家是否有明确规定该商品属于“不适用无情由退货”,且是否经由消费者确认,保留支付凭据、与客服的谈天记录、通话录音、盲盒开箱视频、商品购买页面的截图等证据,一旦发生轇轕,可以向有关职能部门投诉举报或向消费者权柄保护委员会投诉以掩护自己的合法权柄。

中闻状师事务所合资人李亚:首先应该选择有认证的平台去购买相应的商品或做事;其次要提前查看干系的用户协议就交易规则的约定,末了碰着轇轕及时地向平台运营方、市场监管部门反响情形,也可以向公民法院提起诉讼。

暨南大学法学院教授、广东省法学会网络与电子商务法学研究会会长刘颖:涉及金额不大的消费,建议还是以事前预防为主。
首先消费者要摆正心态,不要有赌钱的生理,第二是要看清楚它的规则,如果真的碰着商家未标明规则,在不知情的情形下购买,陷入轇轕,建议去法院起诉。

出品:南都商业数据新闻部

策划/统筹:甄芹 田爱丽

采写:南都 马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