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大桥承载着石首公民的百年梦想。”石首市交通运输局局长王冰清高兴地说,大桥建成后,两岸公民乘车过江仅需5分钟,从武汉开车到石首耗时从近5个小时缩短至2个半小时旁边。9月28日上午,历时近4年建成的石首长江公路大桥正式通车,一江两岸从此融为一体,链接两湖平原的宏伟蓝图正成为现实。
万名群众在大桥南北高歌
9月28日上午11点18分,家住石首东升镇的司机蔡勋凯,兴趣勃勃地驾驶车牌号为湘F8HR59的私家车,第一个通过石首长江公路大桥石首东收费站,驶上石首长江公路大桥。
“太幸运了,我们早上5点就过来排队了,虽然等待了近6个小时,但能够成为通过石首长江大桥第一人还是非常愉快!
”蔡勋凯说。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连日来,石首长江公路大桥通车成为当地最热门的话题。通车前一天,近万名群众在大桥两端欢歌载舞,纷纭踏上开放的大桥。在大桥北岸不远处,便是天下有名的长江天鹅洲白鱀豚自然保护区和天鹅洲湿地自然保护区,群众们在欣赏壮丽的大桥和风景时,都拿脱手机相互拍照留念。
“再也不会为小车过渡高下跳板刮尾担心了!
”市民敖潭愉快地说,大桥的建成通车彻底结束了石首一江两岸靠渡船交通的历史。
“秋花怒放五星红,石首大桥今日通。北上京城不雅观盛典,南行港澳沐清风。平滩麋鹿欢蹄跃,湿地天鹅碧宇冲。百姓擎旗江岸舞,扬帆击水启征篷。”网友朱怀明为庆贺大桥的开通专门写了一首诗。
119米超长桩基打进“九曲回肠”
石首长江大桥全长约11公里,为双塔斜拉桥,一跨820米飞跃长江天堑,大桥综合施工难度位居天下同类桥梁前列。
大桥施工面临的第一个难题便是如何让大桥主塔在长江边扎下根。荆江石首段属于范例的蜿蜒型河道,江面宽阔,流速缓慢,常年累月的泥沙淤积,形成了200多米深的细沙层。为让大桥主塔桩基稳固扎进细沙层中,确保桥梁构造安全和利用寿命,终极确定了119米长摩擦桩的设计方案。
“主塔承台下方各需浇筑58根119米长的桩基。”施工方中国铁建大桥局卖力人先容,针对超厚粉细砂地层技能难题,项目团队从施工设备选型、泥浆配制、泥浆参数掌握、钻机参数掌握等环节入手,总结了成套施工工法,成功破解了地质和技能难题。
“大桥主桥北边跨混凝土箱梁施工是一个主要难点,我们首次采纳了地面预制、空中拼装的施工方法,把重近1100吨的梁段从地面吊到高几十米的支架上,再进行拼装,偏差不能超过2毫米。”项目经理李春江说。
如今石首大桥234米的南塔与232米的北塔遥望相对,犹如两根定海神针,巍峨雄奇,傲然耸立于长江南北两端。
两湖平原的快速通道
过去,石首是全省唯一毗邻一江两岸却未通长江大桥的县市,两岸公民往来只能靠轮渡过江,一旦碰着大雾、狂风雨等恶劣景象,轮渡就要停航,本地最大的渡口三义寺渡口每天排队过江的车辆约3000台,过江韶光至少须要1个小时,且有一定安全风险。
培植长江公路大桥,一贯是石首两岸百姓的梦想和期盼。据理解,石首长江公路大桥及连接线全长39.723公里,个中长江大桥10.454公里,北岸连接线长17.852公里,南岸连接线长11.417公里。全线采取设计速率100公里/小时的高速公路标准。桥面采取六车道标准,路基宽度33.5米,其它路段采取四车道标准,路基宽度26米。
石首长江公路大桥及接线出发点位于潜石高速公路江陵段与省道103(汉沙线)的交叉点,向南与省道219线(荆新线)交叉,超过长江北干堤进入石首境内,在横沟市镇西侧3.5公里与省道220(秦黄线)交叉并设置互通;路线连续向南,与公民大垸分洪区大堤交叉,穿越箢子口故道,于北碾村落处超过长江。
据先容,石首长江大桥北岸接线、南岸接线按一型车按0.76元/车公里,载货类汽车按0.12元/吨公里收费;大桥(主桥、滩桥和引桥)按一型车15元/次,载货类汽车4元/吨车次实行,收费期限暂定30年。
“大桥的通车,把石首市南北连成整体,办理了两岸公民的‘过江’之难。”石首市政府干系卖力人说,更是完善了湖北、湖南两省两湖地区路网布局,拉近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的时空间隔,对促进两湖平原经济互换,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构建荆州区段过江通道,推进湖北长江经济带培植及完善荆江地区应急保障通道,提高防洪救灾能力等具有十分主要的计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