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讯(王营)党史学习教诲开展以来,河北新闻网依托《阳光理政》平台搭建“我为群众办实事”民声直通车,联动6000余家党政部门和民生热点单位,为群众办理“急难愁盼”问题4万余件。近日,威县县委布告崔耀鹏就“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阳光理政》网民留言办理事情等话题接管河北新闻网专访。
崔耀鹏表示,威县坚持把“我为群众办实事”作为考验党史学习教诲成效的主要标尺。以“访万家帮万企解万难”活动为抓手,全体党员干部下沉一线,帮助企业办理实际困难。全面理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网络群众“微心愿”,踏实开展为民做事活动。开展房地产领域解遗规范暨城建交通等根本举动步伐大提升、城中村落棚户区改造大提升、空心村落管理暨村落庄面貌大提升等“十大战役”,逐步有效办理“入园难、上学难”“就医难、看病贵”“办证难、入住难”等问题。
专访全文如下:
河北新闻网:党史学习教诲要同办理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叨教,环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威县如何深入理解群众“急难愁盼”?重点开展了哪些事情?
崔耀鹏:我们坚持把“我为群众办实事”作为考验党史学习教诲成效的主要标尺。一是选准载体兜民情。在“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中,以“访万家帮万企解万难”活动抓手,全体党员干部下沉一线,帮助企业办理实际困难,力匆匆项目早日投产达效。通过分解任务、拜访摸底、建立台账等办法,同步用好县长热线、《问政威县》栏目等,全面理解节制群众“急难愁盼”,聚焦盯紧群众各种见地诉求。同时把威县开展的“群众有困难,党员第一个到”活动,与“我为群众办实事”领悟衔接,动员全县党员,踏实开展为民做事活动。二是创新路径解民难。开展房地产领域解遗规范暨城建交通等根本举动步伐大提升、城中村落棚户区改造大提升、空心村落管理暨村落庄面貌大提升等“十大战役”,逐步有效办理“入园难、上学难”“就医难、看病贵”“办证难、入住难”等问题。三是精准帮扶通民意。截至目前,全县1074名党员干部共拜访群众9806户,入企帮扶204家,网络群众“微心愿”和企业问题6105个,目前已全部办理,办理率达100%。
河北新闻网:目前,威县有不少部门已入驻《阳光理政》平台,为民办实事办好事。针对《阳光理政》平台的网民留言办理事情,威县采纳了哪些创新举措和办法?请谈谈这方面的情形。
崔耀鹏:《阳光理政》搭建起群众和政府部门沟通联系的主要桥梁,我们始终坚持把网民留言办理事情作为一项主要事情来抓。一是高度重视,组织入驻。坚持从讲政治的高度,哀求各州里、县直各部门积极入驻《阳光理政》平台,及时回应网民诉求。目前,县委网信办组织折衷44家县直部门和州里入驻《阳光理政》平台,并建立微信事情群,明确专人卖力问题汇总、转办折衷和跟踪要账。二是及时转办,督匆匆办理。网民通过《阳光理政》反响的民生问题,县网信部门及时向任务单位交办,并督匆匆辅导答复回应。在网信部门和任务单位的共同努力下,今年以来353件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及时得到办理。如,网民反响“威县万友熙园地库漏雨”的问题后,威县住房和城乡培植局下发整改督办函,督匆匆培植单位加快维修进度。目前,漏水点已修复。
河北新闻网:威县在走好网上群众路线方面还有哪些前辈履历?
崔耀鹏:我们坚持把走好网上群众路线作为践行“以公民为中央发展思想”的载体抓手,发挥省级综合改革试点的政策上风,探索创新特色做法,打通“指尖问政”做事群众末了一公里。
一是探索打造“1+N”网络问政矩阵平台。“1”,即以“网信威县”微信"大众号为主体;“N”,即统筹威县公民政府网站“互动回应”栏目、公民网“领导留言板”、河北新闻网《阳光理政》、“威县发布”、“威县之声”三级微信群等,统筹打造“1+N”网络问政综合互动矩阵平台,推动了网络问政从单一模式向多元路子的转变,搭建了接管舆论监督、推进信息公开的“大舞台”,开辟了网民反响诉求、参与社会管理的“议政厅”。今年以来,累计处理各种留言问题700余件,实现了听民意、聚民智、解民忧、惠民生,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二是探索“网信+督查”事情机制。创新出台《威县“网信+督查”事情机制》等文件,突出舆情问题办结环节,探索履行“网信+督查”事情机制,督匆匆线上反响的问题线下及时整改,确保事情落实“快实稳”。针对拖延办理、“只说不做”“推诿扯皮”等问题,探索建立信息搜集、调查核实、研判剖析、问题交办、督办盯办等事情机制。针对涉房地产类、环保类、欠薪类等网民留言,及时整理线索,定期移交县大督查办,对干系网民留言办理情形进行督办。详细操作上,创造性探索“664”标准化运行机制:以“最多问一次”为前置环节,建立各部门联动事情机制,健全信息网络、筛选、整理、申报请示、交办、回应6项规范性事情环节,对网民留言制订“登记—转办—办理—反馈—督办—归档”6项标准化事情流程,同时明确限时办理、警示通报、绩效评估、专人卖力四项制度,及时妥善处置了一批网民留言。